雪中的气节与才情
苏武啮雪
公元前100年,汉朝皇帝派苏武出使匈奴。苏武带着副手和随从,跋涉千里,终于来到北方草原,见到了匈奴的首领。不料,匈奴突然发生了一场动乱,而苏武的副手恰好牵连其中。匈奴人以此为由,将苏武扣留,逼迫他投降。苏武坚贞不屈,对匈奴人说:“如果我失掉气节,归顺你们,就算能够活命,日后还有什么面目回到汉朝呢?”说罢,拿起随身的佩刀自刎。匈奴人大惊,赶紧找人救治苏武,总算把他给救活了。匈奴首领十分敬佩苏武,见威逼不成,转而派人劝降,许之以高官厚禄,但苏武不为所动。
匈奴人将苏武流放到杳无人烟的地方,只给他一群公羊,却说:“等到这些羊产下羊羔,我们就放你回去。”想用这种方式逼迫他屈服。苏武拿着汉朝使臣的符节,在冰天雪地中牧羊。粮食不够吃的时候,他就啮雪(嚼雪)、食草籽,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。随着时光的流逝,符节上的装饰全都脱落了,只剩下一根光秃秃的棍子,苏武的头发也斑白了,但他坚守汉朝使臣的气节,决不向匈奴人屈服。后来,汉朝与匈奴修好,苏武在滞留十九年后,终于回到了故土。
苏武回到汉朝后,受到了隆重的表彰。他的传奇故事更是代代相传,令后人景仰。宋朝末年的郑思肖曾写下这样一首诗:“十九年间堕渺茫,饥来啮雪齿生香。一心只梦飞归国,双眼何曾看见羊。”赞美了苏武的高洁品质。人们也常用“啮雪”一词,比喻坚贞不屈的精神。
【宋】李迪(传)《苏武牧羊图》
谢庭咏雪
古代的某一天,晋朝大臣谢安在家中举行宴会。大家酒兴正酣时,恰好看到雪花纷纷落下。诗兴大发的谢安,于是随口说了一句:“白雪纷纷何所似?”侄子谢朗心想,这纷纷落下的雪花和撒向空中的盐粒有些相似吧,于是抢先对了一句:“散盐空中差可拟。”侄女谢道韫微微一笑,联想到柳絮随风而起的景象,于是起身对道:“未若柳絮因风起。”谢安十分高兴,认为谢道韫的句子更为精致,想象也更加新奇。
谢道韫是晋朝著名才女,从小就十分聪慧,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。有一次,王凝之的弟弟与客人辩论,眼看就要被驳倒了,这时谢道韫亲自出马,寥寥数语,就说得客人心服口服。
谢庭咏雪的故事,常被后人津津乐道。人们用“咏絮才”一词,赞美那些才思敏捷的女孩子。而《三字经》也摘出“谢道韫,能咏吟”的典故,激励人们勉力勤学。
清代年画《谢庭咏絮图》
本文经删减后,发表于《少儿国学》2017年12月(下半月)。
拓展阅读: